上天古道網頁站   城通往盤密碼: 9388 微信ID:myoktw  城通往盤密碼: 9388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3364|回復: 0

智心佛語 內外功的修持 悟見轉載自德慧雜誌

[複製鏈接]
345mp3 發表於 2016-4-24 23:33:2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智心佛語    內外功的修持    悟見轉載自德慧雜誌

一、前言

各位前賢你感恩嗎?首先我們得感謝 ⊙娘的恩典,降下這寶貴的大道,今天如果沒有「求道」我們仍在茫茫人海中漂泊流浪無所依循。今天求了道,我們了解靈性的來處,我們了解我們的佛性與諸天仙佛無差別,我們了解「佛是覺悟的眾生,眾生是未覺悟的仙佛。」我們了解自己的佛性和諸天仙佛是同一個 老⊙生的,是一樣的,那為什麼會有佛與眾生的差別呢?只是作為的不同而已。

仙佛菩薩沒有迷失自我,仍發揮最原始的本性,即如來佛性慈愛眾生,不捨眾生,行仙佛菩薩利益眾生之事,故成為仙佛菩薩。而我們經由六萬年來的生死輪轉,屢次的輪迴生死,東家男,西家女,四生六道中輪轉,早已忘卻了自己的本來面目,以致輪為眾生而不自知。

今日 ⊙娘的慈悲降下這一條金線,讓這些原胎佛子,都能求道,明白指出自己的佛性,這是一指見性,一步直超頓悟的法門。但仍必須經由「修道」,來去除這些一次次輪迴生死所沾染之脾氣毛病即後天的稟性,返回先天之本來面目,將來才能回去無極理天,伴老無生,這叫「達本返源」,故修道是回理天必須要經過的過程,也就是成佛必經的過程。

講到成佛似乎是很遙遠的事,就世間法而言,大學上也說:「自天子以至於庶人,一是皆以修身為本。」意即,修身是每一個世間人所必須做好的事。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故修身亦為一切治事之根本,一個自己本身人格操守各方面都做不好的人,你要他把外面的事情做好,那是不可能的。

行盡天下無數路,唯有修行不誤人。修道路是唯一不害人的路。所謂「迷時師渡」|他覺、悟了自渡|自覺、自渡中亦渡人|覺他。

自性自渡、佛不能渡。因為自己的本性,唯有靠自己去了悟,去發揚光大。自己的業力也靠自己去了結承擔。如果仙佛菩薩可以替我們了結業力的話,老師只要把扇子搧一搧,把每個徒兒都搧回去就好了,何必這麼辛苦動員這麼多的人力、物力、三天班法會、一天班法會,一班一班的開,動員諸天仙佛護壇,動員這麼多的點傳師、壇主、講師、辦事人員?仙佛菩薩一次又一次的臨壇來結緣、開示眞理,點傳師、講師來講經說法。

所謂「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自性自渡,佛不能渡。老師及諸天仙佛只能指點我們一條明路,告訴我們該怎麼走,該怎麼做,做不做就靠我們自己。故釋迦牟尼佛在金剛經即說:「滅度眾生已,而無眾生我滅度者。」

我們得的道是眞道,「佛佛唯傳本體,師師密付本心」,了解了自己的佛性和諸天仙佛都是相同的。

所以每一個人都必須看重自己,聖賢仙佛人人有份,只有「有志、無志」之別,我們不要輕看後學,六祖壇經言:「不可輕於初學,下下人有上上智,若輕於初學即有無量無邊罪。」孔夫子言:「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恩師雲:「悟道不分前後,新筍生成舊竹篙。」有道是:「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換舊人。」所以各位前賢,我們必須要看重自己,看透這世間的一切虛花假景,認識自己的本來面目,發大勇猛心,大精進心,好好的修持自己。

心經第一句「觀自在菩薩」,好好內觀自己這一尊菩薩,觀自在,即內觀自性,你本身即是一尊菩薩一尊佛。故曰:「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好好把這一尊菩薩修好,莫要再向外去拜佛求佛。「身外無別佛」這樣才可到達智慧的彼岸。故修道即是由此岸到彼岸之工夫。

修道不離「內修與外王」,即內則渡己,外渡他人,亦即內功與外功,即明明德化新民。即先明白自己的佛性而後修己,修己以後渡人,因此「內外功的修持」是同時而可雙向並行的。即在不斷內修當中,又不斷的行外功,以作為「行解相應」,故謂行證。若不行,焉知內在之火候。

二、內功

行五常之德|
◎修道不離自身「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故正心修身乃一切基礎。
◎孟子曰:「存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
◎人本性所固有五常之德,乃仁、義、禮、智、信。五常不可失,否則禽獸不如也。
孟子曰:「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信統四端,而兼萬善。」
◎二六時中,行住坐臥,發揮五常之德|

仁(惻隱之心)
義(羞惡之心)
禮(辭讓之心)
智(是非之心)
信(道源功德母)

仁 ━ 惻隱之心,孟子曰:「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遠庖廚。」每一個人皆有仁德之心,但是要什麼時候才能發現呢?孟子有載:「今乍見孺子將入於井,人人皆有怵惕惻隱之心。非所以內交於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於鄉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由是觀之,無惻隱之心非人也。

義 ━ 裁制事理之宜也。羞惡之心,乃義德之發端也。如小偷因受外界物質引誘,一時蒙蔽了義德之心,才做出了不當之事,然一般之時仍不免有自羞自愧之表現,是故恥己不善與惡人之不善,實良知之自然發露也。

禮 ━ 以讓為主,對任何人要謙恭遜讓和藹溫良。謙者美德也,敬人者人恆敬之,愛人者人恆愛之,乃一定之理。所以做人應當謙讓,切不可愩高自大。驕者必敗,豈可自滿,滿招損,謙受益,誠不誣也。況辭讓之心,本現於自然。例如:當他人以茶水奉己之時,無論何人皆知辭退,以表不敢接受之誠。反之,當己將欲飲茶時,若旁有他人皆知先倒一杯讓人,而後自己才飲,是知此一辭一讓之禮德,亦良知之發露也。

智 ━ 以眞智慧辨別是非。人能辨別眞是眞非,乃人智慧的發端。例如忠臣孝子皆知為是,奸臣賊孽皆知為非亦良知自然發露也。

一般社會人自以為多認幾個字多知道一些事務,就以為了不起,此乃後天之假聰明,總應親近有德,遠離佞人,如論語上說:「以文會友,以友輔仁。」莫以為請你看一場電影,吃一頓飯,那就算是朋友,當知「朋友」兩字之眞義,「同道曰朋,同志曰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俗言雲;「與善人交,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與其化者也。與惡人交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其化者也。」所以遇事要辨別是非,謹言慎行,不可盲目的順隨潮流,方不侮辱父母之名譽,自己之人格,孔子曰:「君子上達」。如此才是眞智慧。

綜觀以上所言,足證四端乃本性之所固有,非得之於後天也。今既知有此四端即應擴而充之。孟子曰:「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言人既修眞道,豈可不擴四端,以立此身乎?

信 ━ 是為人處事之根本最為要緊。孔子曰:「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信能統四端,而兼萬善,沒有信,什麼皆不能立。故「信為道源功德母」所以修道先要立定信心,以上是發揮五常之德,以涵養浩然正氣。故在二六時中行、住、坐、臥不離道心。
心有三種:道心、人心、血肉心

道心:是純善、無惡、與天同體,是自然無為的。
人心:有善有惡,忽然天堂,忽然地獄,一會兒孝順父母,一會兒就發脾氣,此皆後天之習氣。故詩曰:「天堂地獄兩界連,任君腳踏那邊船,成仙成畜由人作,差之毫厘謬千裏」「萬法由心生,一切惟心造」大家看看這個「心」字「三點如星佈,橫勾似月斜,披毛從此出,作佛亦由他」。

血肉心:純惡無善,是地獄根,定墮畜生道,當一刀兩斷。主要先斬十惡。十惡者,貪、嗔、癡、惡口、兩舌、妄言、綺語、殺、盜、淫是也。

去十惡

◎心有三毒:貪、嗔、癡。

貪:即貪而無厭。酒色財氣,無所不貪,有十想百,百想萬、千,想盡辦法。盜人家的錢,皆由貪心引起,所以修道之人萬不可起貪心,安貧樂道,知足者常樂,能忍則自安,比上不足,比下有餘,自然心就無所貪求。

嗔:嗔,恚也。看人不順眼,嫉妒恨人。咱修道必定要去掉嗔心,否則既使有多大的功德,但「一把無明火,能燒萬裏功德林」。

癡:是愚癡妄想,糊裡糊塗。講不聽,認定自己聰明,中庸雲:「愚而好自用,賤而好自專。」也就是「愩高自恃」,不接受別人意見,行僻而堅,這樣的人很可憐,一定孤獨,故修道必斬三毒。

◎口有四惡:口是無形鋼刀,殺人不見血,是地獄四條根,一言可以興邦,一言可以喪邦,關係重大。

惡口:歹嘴,開口即說非禮話,罵人罵天,罵大罵小,此乃自己減輕人格,如一般太太們,罵自己的孩子「夭壽」,夭壽即是短命,如若兒子短命死了,想會多傷心呢!種種不潔淨的話,有即遷改之。

兩舌:兩個舌頭,挑撥是非,言人長短,此等罪大惡極,切當戒除,應「不傳人是非,隱惡揚善」才對。

妄言:即妄造黑白,利己損人之言語。信口亂說,就損去陰騭,如他人有殺、盜、淫之事實,若己知之,絕不可言,此乃因關係人之名譽,這樣無形中就有陰功了。

綺語:花言巧語,亂造謠言。好揭發人之虧心事,自編不禮貌之言詞來作笑談,敗壞風俗,自損人格,自己還以為得意。我們要效法聖賢仙佛,謹言慎行,品格自然更為高尚。

◎身有三惡:殺、盜、淫。如有三惡業不能上天堂,是地獄之三途。

殺:簡單說即殺生害命,有違背上天好生之德,因殺氣沖天,故遭劫頻頻。佛雲:「要知世上刀兵劫,但聽屠門夜半聲。」所以修道當有慈悲心,戒殺放生。

盜:如偷盜,明偷暗奪。當知一草一木皆有主人,若不經主人許可,得在身上即是盜。想佔便宜之心,即是盜心。

淫:萬惡淫為首,如男女間不正當行為都不可以的。今之社會皆因自由戀愛,而損良家女子之名譽,致使服毒、跳河、自殺等等,此皆敗家亡身之主因,亦為罪首也。
以上十惡,切不可犯,當一刀兩斷,如果十惡不除,任你行多大功德,恐怕亦不能抵罪。

正人君子必須守三清四正|
咱修道當遵守三清四正,三清者,錢財清,男女清,聖凡清。四正者「心正、身正、言正、行正」守好三清四正,這樣才是正人君子。

修道人要具備三從四德|
倫常上之三從四德是婦女應遵守的,但今日所講的是乾坤並行之四德,四德乃「德、言、容、工」。
德:「修德以服人」己身不正,焉能正人,要道高德重,才能使人佩服。

言:「謹言以寡過」,禍由口出,應當守口如瓶,小心謹慎,如孔老夫子雲:「君子欲訥於言」。
容:「慎威儀使人敬畏」,即是品行端莊,言行有禮,不要隨隨便便,蹦蹦跳跳,嘻嘻哈哈,當知:「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總而言之,要自愛,改變後天氣質。

工:「美工作其所事」,君子不器,能大能小,能屈能伸,做什麼工作均要精益求精負責任,且要做完善,修道是男女平權,一個家庭亦是如此,況修道乎?
以上是乾坤並行之四德。

三省四勿眞功夫|
當初十五代祖師雲:「現今修道不參禪,不打坐、三省四勿眞功夫。」什麼是四勿呢?古時候復聖顏回,有一日問孔子,孔子曰:「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顏淵曰:「願聞其詳。」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顏淵得夫子所示,終生行之,得一善則拳拳服膺,而弗失之。所以顏回品格最高,孔夫子每次讚揚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顏回屢蒙夫子之誇獎,致引子路不滿,就用一塊金刻著:「天賜顏回一錠金」放在顏回門口,用以試之,顏回一早起來開門,看外面有一錠金,拿起來一看,刻有「天賜顏回一錠金」,相信在座各位,如有類似之事,相信是把金子收起來,因是上天所賜的啊!但顏回到底是清高的,他就刻了:「外財不富命窮人」放在原位,從此子路就不敢不服矣。

現在咱想修道,亦應效法顏子之安貧樂道,那樣的清高,還有孔子弟子曾參之一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而不習乎?」此乃省察慎獨之美德。

三、外功

內功保守天性乃獨善其身而已,這是內德。唯非行菩薩道不能兼善天下,故必須行外功,外功是辦道渡人,濟世利人的善行,即將內德推己及人也。這次三曹普渡,萬佛出世,「五盤四貴」承辦龍華,神人共忙。

五盤:天盤、地盤、人盤、山盤、水盤,都投入在人間,善惡混淆。

四貴:仙、佛、神、聖也來轉世, 老⊙說過:「西天不留一佛子,上天不留一菩薩」三曹會議結果,亦是全靠功德作基礎,功多果自強,現在誰也不知誰是無極理天來的,所以各找有緣人,佛找佛,魔找魔,各收各的圓,如今普渡天垂金線,大赦三曹,將來定盤為一萬零八百年,若看得透認得穿,就是聖賢菩薩,此時三期末劫,辦功在先,修果在後。

◎外功分為三種:
財施:印書印訓,助人開荒辦道,設法船。錢財量力而為,獻與 老⊙叫做獻心,誠於中,形於外。 老⊙ 說過:「我不要兒的金,也不要兒的銀,只要兒的好心田。」現在大道普渡,通行各處慈航遍地,辦堂結緣是普渡中一件大事,大船有大碼頭,小船有小碼頭,每方必有聚會之壇所,上接下引,交代一切。

「拿東方之財買西方之佛地。」可以說:「一本萬利」。但爾等要知道,佛堂的點傳師、引保師,絕不會拿緣簿到各處去化緣的。如果求道後明理,想要行功,均出己至誠之心而來的。故有財者施財,若有餘之家,因前世修積,上天賜銀錢與你今生使用,亦不教你獨自享受,要多做好事。

衣食之用,紅塵應酬,可以省儉,省下銀錢,多印善書:「一世勸人以言,百世勸人以書」廣結善緣,再量力助道,譬如幫助佛堂,供養來往師賓,一定沾光不少;幫助道親去開荒下種,行之功德一定有你的。如開班助印刊物行時時之方便,神人歡喜,此為財施。

法施:是捨身辦道,受勞受苦
開荒闡道是為「奇功」,代天宣化,替佛宣言,因老師之大德敦化;既承天恩師德,當推己及人,咱們小德亦可川流。故一傳十,十傳百,百傳萬千,使大道能川流不息,替師尊師母去佈德,是謂「奇功」。如渡一人能修道、辦道,則功德無量矣。

成立佛堂是給上天搭一天橋,建一法船,能接引無量眾生。又能迎上接下:「人間一座佛堂,上天開一朵蓮花。」這是何等尊貴啊。
渡人成全人,代天宣化,勸化迷人功德無量。成全一人能明理修道,關係他一個家庭,不但如此,還能使他過往之祖先超昇理天,故財施有盡,法施無窮。

無畏施:有「大無畏的精神」如遇魔考能擔當一切,保護道場,不愧於心,何懼魔考,忠心耿耿,此為大無畏精神。假如財法皆無力者,只好守住道念,能清口茹素行小無畏施,勤來佛堂,招待道親,行苦勞之功,亦是誠心之表白(如開班幫忙一切)。

總之,法施是辦道。代天宣化,搭幫助道,奔波勞碌。財施以財暗中助道。無畏施是護道、辦道,犧牲一切。若能三施具備,定成大佛仙,簡言之,凡為道出力者,均屬外功。

四、結語
◎大學雲:「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人得一為大,今天學道修道即在學做大人。學做大人之道,要先明白自己的佛性,而後要親民,即新民化民,而後達到至善為目標,即要成無上佛道為目標。

◎孟子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敬愛自己的父母親也要敬愛別人的父母親,愛護自己的子女也要愛護別人的子女。

◎禮運大同篇:「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我們不只是要親愛自己的父母親長上,亦要親愛別人的父母親長上。不只是疼愛自己的子女,也要疼愛別人的子女。

由上這些可以了解,不但要立己,且要立人,要自覺亦要覺他。為什麼說:「天道弟子都在行菩薩道。」因為都在做濟世救人的工作,渡人求道修道,使他人能覺醒,不就是在行菩薩道嗎?

◎白居易問佛法於鳥巢禪師,答曰:「諸惡莫作(內德)眾善奉行(外功)。」

◎孟子曰:「仁、義、忠、信、樂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天爵者,永遠之福。人爵者,一時所受之虛名。
恩師雲:「人爵那有天爵貴,功名焉有道名高。」欲人爵或天爵,各位可細細思量,天爵乃千秋萬世之事業,如釋迦佛祖當初貴為一國之王子,觀世音菩薩乃一國之公主,如果當初他們貪念著人間虛假的富貴榮華而沒有走上修行路,今天亦不會有那麼多人來拜他們。故享人間之富貴只一世,享天爵之貴卻是千秋萬世的。

修行之路是每個人必走之過程,因為你今生不修,你下輩子仍要修,修行是生生世世必做的。修行的路也是生生世世要走的路。祝福各位在今後的修行路上都能走得圓滿自在,走出一條無限寬廣而幸福的人生。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手機版|悟見天道網 網址:na.hpc.tw 微信ID:myoktw google-site-verification=6ij7kFXPFawzrQw9kXd_FVRWASmY5mHnEEE7CbSnLNc

GMT+8, 2024-11-10 07:59 , Processed in 0.068978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