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天古道網頁站   城通往盤密碼: 9388 微信ID:myoktw  城通往盤密碼: 9388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2825|回復: 0

清淨經白話解

[複製鏈接]
345mp3 發表於 2018-6-6 11:48:1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清淨經白話解

清靜無為是真空   大開佛門神道宏

靜心能超三界外   誠意貫通六合中

經書溫故宣妙諦   道法知新闡玄宗

解釋真機先天秘   純然聖意啟愚矇

活佛師尊序

世道衰危天下溺矣!日月來往添有無窮之變幻,運數轉移實現堪憐之景象。嘆哉!紅塵釀成處處之劫煞,眾生遭受種種之塗炭。斯是天為之歟?抑人為之歟?悲乎潮流趨來,人人競尚維新,倫常拋棄,個個不知守禮。援救天下之至道鮮有人行之矣。雖有三教遺人,多為形色所囿。矧是天命旋歸,真道卷隱,修持者僅得其皮毛而已。屆此天開文運之際,道劫並倡,以劫收殺惡徒孽子,以道挽救善男信女。誠是玉石分班之期,激濁揚清之時。幸爾緣深,得為與師聚首同助道盤,以期將來完成正果,立萬世不朽之基,成千古不泯之業。

爾諸弟子每嘆性道之不易參悟,經典之不易研究,常引為憾事。惟此次講論《清靜經》,猶難瞭解。深感上帝慈憫,特遣茂田為契釋義。然亦係爾等誠心格之者也。得此非常之機緣,休自輕棄。能自永持是師之厚望焉!

南屏道濟序

第一章

老君曰: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

【字解】

*老君:姓李,名耳,字伯陽,諡曰聃。為道教之祖 。

*形:是有形可觀,有跡可循。

*天地:是混沌初分的時候,氣之輕清上浮者為天。氣之重濁下凝者為地。

*情:是屬於後天,是性的動。如:喜、怒、哀、樂、愛、惡、欲等。

*日月:日為火之精,乃恒星之一。月為水之精,乃係地球之衛星。日月,也就是陰陽的意思。

*名:能稱呼、標記出來的謂之名。

*強:剛強不屈,定而不可移的意思。

*道:萬事萬物所必循由之至理。

【章解】

老子說:「大道本來無有形象,但是能夠生育天地;本來無有情感,可是能夠運轉日月的週流;本來無有名稱可以標記,但是能夠熒理陰陽,生發、消長、養成天地間的萬物。如此玄妙,我不知道他的名字是什麼,又怕後人無所適從,就依據天理來推測,起了一個定而不可移的名字,就叫做「道」。

【演說】

甚麼是道?就是無為之真理,萬事萬物必然循由的路徑。祂雖然無形無象,內含玄機奧妙,盡用俗人的眼光,是不會看透了的。所以世人多以此為迷信,不知內蘊真意,竟作無稽之談,真乃管中窺豹,只見一斑。

老子悲天憫人,一片濟世的苦衷,真令人懷念千古,是永久不能忘掉的。就是在世所遺留的經典,如:道德、黃庭、清靜等經,無一不是真機妙理,無一不是性理秘訣。堪嘆後之學者,多有智者落於頑空,愚者流於執相。這空而不空的真道是不易測透的。孔子尚有「猶龍之嘆」,何況平庸的俗子,更不能見其真相!即清靜一經,多有認為抽添、搬運、吐納的功夫,以訛傳訛,真是遺誤不淺!有者依此修持,直如抱磚磨鏡,百無一成,有負 老子在天之靈。這是多麼悲嘆的事啊!

現在天道應運降世,明師承命普渡眾生,以神道設教來挽化苦海中的迷子。浩劫即在目前,時機不容稍緩,大聲疾呼,願億萬生靈,得登濟世之慈航。呆叟承領 上帝之聖旨,各地宣化成全。見研究清靜經的人們,多因註義未明,深感困難。俺為方便明瞭起見,所以借機註釋白話解說,以作研究者的參考。

老子首章說到無形、無情、無名的原理。也就是《道德經》所說的:「無名的樸。」生機一動而能生育天地,運行日月,長養萬物。這無為的妙用真是只可意會,而不可言傳呢!

北海老人曰:「畫前之易非神難見,不傳有道非聖難知。」老子為聖為神,以這無為的妙理,立名曰「道」,絕不相強。無奈現世的人們,崇尚科學,執於形象,故此不可捉摸的真理,則無人過問了。那曉得科學之所由來,原出自哲學。世人多稱「哲學為科學之母」,並稱老子為哲學之鼻祖。因哲理本屬抽象,故世人多有不知。詩經上說的:「明哲保身。」也就是讓人明道的意思。不能一言而盡其義。所以大學上說:「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希望同胞弟兄,努力進步研究,自能智慧大開,照穿一切,無處不是光明呢!

詩曰:

無形無象更無疆   一理流行貫八荒

萬物長養天地育   五行生剋日月光

真空非空含妙相   無為有為透玄黃

緣深能得明師指   了達聖業永留芳

第二章

夫道者,有清有濁,有動有靜。天清地濁,天動地靜;男清女濁,男動女靜。降本流末,而生萬物。

【字解】

*清:是空虛純潔的意思。

*濁:是污濁不淨的意思。

*動:是移動作為的意思。

*靜:是寂然安止的意思。

*降本:是分賦的理。

*流末:是造成的象。

【章解】

這包羅萬象的道理,無微不至,無所不含。也有純潔,也有渾濁,也有動機,也有靜意。不過在祂沒有發現出來的時候,憑俗人的眼光是察不到的。

到了生育天地,纔知道天能週行不息,地能載物不辭。到了生人的時候,纔知男秉乾道而成,所以為清、為動;女秉坤道而成,所以為靜、為濁。一切動靜清濁的真理,都是由根本上分賦下來。陰陽相感,真理寓乎其中,自然會生出天地間的萬物來。

【演說】

這一章是一本散於萬殊的意思。無極一動,分晰出天覆地載之消長,陰陽動靜之變化。普遍週界,人人各具一理,物物各具一天。所以易經上說:「乾知大始,坤作成物。」降本流末,曲成萬而不遺,這正是上帝造物的起端。但是 上帝為了生天地,造萬物,一點也不惜力,也不辭勞。將世界治理得應有盡有,讓眾生來享受這一切的幸福。

最可悲嘆的是眾生只知享受安樂,便忘了法天則地的大道。看現在社會上一般沈醉的男女們,真是污濁不堪,衣冠禽獸觸目皆是。惟恐髒了俺呆叟的筆,也就不再一一的剝露其真相了。

芸芸眾生為了貪生怕死,遭受風塵的埋沒,汩滅了自己的良知良能。對於無為的道理,更是石沈大海,消滅得無形無影了。更加利慾薰心,早將天理良心丟在腦後,沈醉夢鄉,一味溫柔。被情枷枷得特緊,被愛鎖鎖得特嚴。那有功夫來研討無為的妙道,追究性理的根源呢?

即便有些修道的人們,不是銅牆鐵壁無門而入,便即夙孽太重,明師難遇。否則,智者過之,愚者不及。所以惹得孔子嘆惜「道其不行矣夫」的話呢!

詩曰:

聖意罔極混沌初   皇恩一本散萬殊

乾坤栩栩參造化   動靜如如盡功夫

激濁揚清道悠遠   法天則地德不孤

若趨聲色沈孽海   濤濤波浪幾時出

第三章

清者濁之源,動者靜之基。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

【字解】

*源:是根本源流。

*基:是根底基礎。

*悉:是明悉的意思。

*歸:是附納歸入的意思。

【章解】

這玄妙無邊的大道理,就含著清濁動靜呢!可是細心追究輕清的天,還是重濁之地的起源呢?因為九重宗動天,本係一氣流行而屬於動,可是確為地靜之基呢!人若是能夠至誠無息的常清常靜,自然連天地都要歸納在你的本性中呢!

【演說】

這一章是讓人知本的意思。前章說的降本流末,字義非常深遠。恐怕人戀末失本,所以老子再再叮嚀。這樣的苦心,真是令我呆叟也萬分的感激呢!而且又含著回轉先天的工夫。後人多以此為搬精煉氣之解,實在貽誤不淺。

本來清、濁、動、靜,皆屬後天。如先天無極之真理,那就無所謂了。

清者,顯而易見的是指「氣」而言。濁者,就是象了。都知道由理而生氣,由氣而生象。所以地之為物,也不過是氣包中的一彈丸而已。故此,清是濁的源頭呢!男清女濁,也是這個道理。本來一有人身,即是後天。當初天生人的時候,是秉受陰陽之氣,貫之一真理而成形。男秉乾道,為清為動;女秉坤道,為濁為靜。故男子為女子的主,女子為男子的助。聖人所說的:「出嫁從夫」就是此意。

不過現在的人,不明根本,不知道德,以致陰陽乘舛,男女不分,綱常不整。以今昔之比較,實有天堂、地獄之分別。寫到這個地方,不由得替世人捏一把汗。如是永墜沉淪,何日出頭露面?幸今皇慈憫,真道復興,教人明白這個道理,看破紅塵,衝開枷鎖。果能常清常靜,視天地為逆旅,知光陰為過客。瀟瀟洒洒,逍遙界外,直如在世的神仙。不拘於聲色,不囿於五行,真是到這個時候,連天地也都歸納到自己的本性中了。

詩曰:

萬物之靈人獨尊   性統四端智慧深

寄塵有性當知本   處道無為但率真

總戀聲色失覺路   難免沉淪困迷津

願爾皈依常清靜   誠報天恩與師恩

第四章

夫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慾牽之。

【字解】

*神:陰陽不測之謂神,亦猶性也。

*擾:是攪亂的意思。

*慾:是嗜慾。即性情之所好者謂之慾。

*牽:是引之使前,牽動的意思

【章解】

上帝所賜給的元神,本來是純潔無染,虛空無礙的。因為受到人心的擾亂,便將靈明的元神給矇蔽著了。人降生後的初心,無嗜無慾,也是很安靜的。因漸漸的長大起來,知識漸開,薰陶漸染,有了私慾之念,受到俗情物慾的牽動引誘,便將人心驅使得如失韁之劣馬了。

【演說】

前章說到人能至誠不息的常清常靜,連天地都要歸納在本性中。正是孟子所說的:「萬物皆備於我矣。」

但是苦海波浪濤天,私慾橫流,那一個能皈依清靜之道呢?盡作些妄貪妄取、不仁不義的事。被那七情六慾所纏擾,多數人都是染上了不良的嗜好。小則害身喪命;大則傾家亡國。看到世界的現象,不由掩面而泣。咳!「英雄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傷心處」。多少佛子都入了迷魂大陣,不但不知覺悟,反而以害為利,以苦為樂,愈趨愈下,沉淪到無底的深坑。

孔子有云:「民吾同胞,物吾同與。」不忍人物遭此殘酷的浩劫,更不忍良莠混淆,玉石同焚。當如孟子所說的:「天下溺,援之以道。」故應此時,

上帝降下濟世的寶筏,復差傳道明師,普渡三曹,大施宏恩。又令諸天神聖,同助應運明師。故而真宗闡明,直指人心,見性成佛。重註三教之經典,大闡天道之淵源,挽化眾生回心向善,方能脫出這無情的漩渦。

然而 上帝所賦予的真靈,因久被風塵埋沒,已然明而不明。這一章書說的「人心惟危,道心惟微」,理性受到氣秉的包圍,人心受到物慾的引誘。也就是理蔽於氣,氣蔽於物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手機版|悟見天道網 網址:na.hpc.tw 微信ID:myoktw google-site-verification=6ij7kFXPFawzrQw9kXd_FVRWASmY5mHnEEE7CbSnLNc

GMT+8, 2024-11-10 07:27 , Processed in 0.05690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