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濟師尊慈示 十五條佛規
一、尊敬仙佛:
尊是尊其大德澤,敬者服其慈悲念,仙佛受敬心無喜,遭謗受譭無怨言。
乃取眾生一點心,亦非金身好耀顯,學道性理皆有師,無師怎能授祕傳。
三人同行有吾師,擇善而從改不善,仙佛本是師之長,修道惟賴佛助肩。
竭求先佛暗加護,敬之豈有無誠虔,仙佛果超三千界,無極天上樂自然。
應體佛規尊仙佛,得魚怎可忘其筌,過河拆橋必自斃,上天之眼鑒明全。
二、遵前提後
居於上位為人師,惜護後學勿欺凌,居於下位乃人徒,勿援攀上貪虛榮。
前賢後學人各有,前後相連一心印,後者敬前理何異,前人提後彼岸登。
正己而後求諸人,自無怨天尤人生,後學低心與下氣,勿可槓高氣不平。
懇切求上而指示,稟遵無違加力行,自悟至理報師恩,揚道化人四海拯。
前者寬容必謙恭,循循善誘勿逞兇,後者行道助師肩,扶合天意而順風。
三、齋莊中正
齊者齋也戒自己,嚴省其行謂之莊,中者唯之而不阿,不直不屈正義揚。
儒子衣冠必整齊,衣衫襤縷非賢良,齊莊中正禮必守,修道方可謂賢良。
禮教嚴整紀勿廢,行之方能全其綱,齊莊中正未能盡,怎顯威嚴助法航。
君子內實外不華,內聖圓滿外王剛,發揚濟世之真旨,合拯九洲之善郎。
積羽沉舟無誇口,苦經久練易成鋼,夙興夜寐習正理,素行其位勿渺茫。
四、循規道矩
天生蒸民有物則,民之秉彝懿德含,規矩慎嚴勿可改,何況大道之威嚴。
天無規律四時亂,冬炎夏寒皆倒顛,日月復行無軌道,星宿亂闖演大難。
地無規律理何在,無理怎能載山川,怎生萬物以育人,存位悠久且長遠。
人無規矩堪可憐,乾坤混雜亂亂攙,定遭不測赴劫流,赤地千里轉荒煙。
規矩比之似明路,路明人行皆無偏,循守行之天定助,仙佛護爾得悠安。
五、責任付起
所謂責任當知曉,仁為己責須詳聞,行道若無責與任,怎駕法航濟善信。
行此天道代天化,超拔玄祖上瑤琳,行者心守畏懼念,勿使過錯纏心身。
因地制宜機當守,切莫無主亂紛紛,士志可殺勿可辱,丈夫之懷能屈伸。
殺辱兩班觀清楚,天堂地獄須明分,行道受難與非命,返轉無極喜難云。
各自思量方為可,實地而行助師尊,報了天恩與師德,方稱忠孝大賢人。
六、重聖輕凡
所謂重聖而輕凡,內有真意應參詳,重者注重勿可廢,聖基立定化萬邦。
輕者少數而為之,凡業為副聖全量,行道若照此意抱,終歸皆能出汪洋。
耽誤聖業事非輕,天命非是兒戲場,所發之愿未能了,仗何面顏會老娘。
貪凡誤聖天難赦,望徒思參體心腸,能明是非道業重,何須勞師苦口講。
重聖未能絕凡業,先後並行守真常,體天之心天方喜,後日先天坐蓮上。
七、謙恭和藹
所謂謙恭和藹者,教人除息怒嗔平,謙恭待上上樂導,問得教益沾光榮。
修此天道重和氣,辦此天道和為重,修道著怒嗔未改,恐有阻隔事難成。
行道一旦失人和,一木大廈恐難撐,忍辱之機藏玄奧,忍氣致祥得安寧。
望我賢契各自思,立身出世道德整,雲集天下義士齊,大辦收圓會無生。
八、勿棄聖訓
所言勿棄此聖訓,道中諸子參底端,勿者勿可而為作,棄乃拋丟不瞧觀。
聖乃聖人或仙佛,訓者諭語或訓篇,勿棄聖訓之真意,敬人敬重如泰山。
君子存之有三畏,天命大人聖人言,天命勝過玉皇旨,何人不畏或懼寒。
聖人出世為師表,教化無知之男女,三畏不遵修何道,辦道亦恐招罪愆。
仙佛若無奉旨意,不敢搖機示沙盤,惟重天命無二意,救苦拯難之慈念。
惟今聖訓千萬篇,深淺不一難齊班,深者指導賢人進,淺者開啟眾生念。
若是明理加精進,乃成賢人證品蓮,望眾賢契各詳悟,勿負為師之心田。
九、莫著形相
天道運轉理無窮,無為而位顯正宗,玄機妙訣垂三界,雷霆震動鬼神驚。
大道無形又無相,生育天地日月行,萬物有序萬類含,生人育物規嚴整。
大道無形方為妙,真理無相感至誠,有形有象皆是假,萬事萬物有始終。
凡是修道諸賢契,消形滅相道易成,修道若有著形象,枉被相縛困牢籠。
是理則信表至誠,何勞人言方能行,為師真理言無諱,良言直告眾賢英。
十、手續必清
手續乃是證物件,必清之意勿亂狂,列有幾條人當守,於位行之乃賢良。
人才代天而宣化,提醒迷童與愚郎,身家清白方可引,渡迷求點開玄黃。
壇主掌壇法船駕,於道手續必明詳,來清去白手續明,一分一文記明詳。
大道欲行公為首,無才勿可亂誇張,見其不賢必免之,以免造罪怒蒼皇。
有其賢哲必提拔,方算有盡功深長,手續必清略參悟,明者加行輔白陽。
十一、出告返面
賢契辦道須知曉,識透是規之蘊底,所言出告反面事,人人守之應牢遵。
出乃遠行至異地,告乃通明欲出門,反者遠方而回歸,面乃當面而回去。
辦道奉師之承命,召而遠方盡其心,欲行之時報前賢,定於何時而起身。
懇求前賢而指示,如何而作方能順,得受前賢指點後,時時刻骨而銘心。
回歸當面報前賢,言語情形勿瞞隱,以使長上心無慮,辦道負責無辜恩。
前賢提拔後覺醒,事行至末勿忘本,共同合一成一致,完成三曹慶三春。
十二、不亂系統
賢契修道須自曉,分明真假玉石清,知其正邪立兩班,明暗之路非相同。
不者勿要亦勿可,亂乃混亂辨不清,系者金線乃系統,統乃萬源之真宗。
末劫師領三曹令,普渡眾生揚真宗,真理獨一乃無二,萬教歸之為上乘。
萬法萬物賴一長,三千之事惟一應,三教而後千門展,千門而後萬教興。
既是有興必有滅,強而後弱衰而盛,惟有天道顏未改,毫光煥彩萬世明。
如何而做方不亂,賢契洗耳再細聽,三六弓長將顯出,七二假祖借名稱。
以假亂真誑騙人,其邪借竅亂其正,若見左道之人訪,閉門謝客勿接通。
三期考道乃修羅,大亂大混考賢聖,若是守堅揚道志,一航風順達天宮。
十三、愛惜公物
愛者敬愛勿廢棄,惜乃保惜勿亂拋,公者爾我皆可用,物者物品器具包。
公物存之於公壇,任何人用須稟告,人贈經書或桌椅,均乃功物必明曉。
或是道親行功物,應列功品之規條,勿可視賤則無顧,亦勿專取一絲毫。
該用之時勿吝嗇,才能稱為大賢豪,不該用時勿大意,如珍珠般收藏牢。
若是不遵此規章,視物易得無須勞,毀損未能加防嚴,造罪日後恐難消。
且今三期末劫日,行功立德最為要,望徒各自細思悟,共駕法航掌舵艄。
十四、活潑應事
活乃敏捷巧設就,潑者圓潤無角方,應乃應接各種事,事本事務定真常。
行道辦道貴活潑,活潑臨應感明彰,行道若覺有缺處,立即補圓勿渺茫。
辦道若是事應作,速行方免誤佳光,此乃是規之真意,守之行道必能昌。
十五、謹言慎行
人生生涯乃有限,眾生造孽積難算,多少口業造大罪,三期末劫受苦難。
或是三心與兩意,或是身心有間斷,謹言慎行最為要,誡告賢英牢守堅。
謹者說言必細思,言者言語重如山,慎乃履路必存畏,行者行持達彼岸。
言語出口理以定,勿可失信招冤愆,輕言之輩招人謗,一言千金須知全。
言而顧行行顧言,如履薄冰臨深淵,言出必行信為首,所盡之責方稱善。
修道或者辦行道,此規為寶持身邊,行之上天定加助,神人合一成一貫。
再者辦道失謹慎,大難隨至臨眼前,多加思悟天心意,自作標杆萬古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