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天古道網頁站   城通往盤密碼: 9388 微信ID:myoktw  城通往盤密碼: 9388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2573|回復: 0

三畏九思(悟見老兄於2010/12/26於蘆洲佛堂的講課綱要)

[複製鏈接]
345mp3 發表於 2010-12-23 07:07:4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三畏九思
(悟見老兄於2010/12/26於新北市蘆洲佛堂下午1:30的講課綱要,供大家參考)
一、前言:拜佛與學佛,
     1、拜佛:只求佛,不學佛,無法成佛。求得到嗎?
                   舉豬的四個願望來說明「是求不到的」,不管你是信何宗教,不學佛,都是迷昧的人。
                   豬的四個願:
                         01、四周圍欄都倒掉
                         02、天上不斷掉飼料
                         03、天下屠夫都死掉
                        04、世界人民信回教
      2、學佛:是尊敬仙佛的聖行,學習他的慈悲精神,不是只有求佛,
                     但學佛,最主要的,就是跟仙佛一樣,找到一條使靈性解脫的路,也就是求道。
     3、求道是拜佛、學佛、成佛的起點。
     4、修道、辦道是學佛的課程,成佛是學佛的目的。
二、學佛就是學道,學道是做一位修道人,在過去來說「學做君子,不做小人」。
三、如何做一位君子?(君子就是標準的修道人)
       孔子說:
     #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语出自论语。
四、三畏九思的意義(以下之文,是轉載自其他網站)
    1、三畏: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聖人之言。
註解:(以下註解的人,由他的文章看來,是沒有求道的人寫的,所以解釋尚未圓滿,僅供參考。
還是現場聽天道講師解析,會比較好。),不過,還是要萬分感謝註解的人。
君子有三畏,君子包括在位者與不在位者。畏是恐懼而不敢違背之義。
天命:古注當善惡報應講。何晏集解以為,天命順之則吉,逆之則凶,所以可畏。皇疏舉尚書伊訓解釋:「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劉氏正義亦舉周易坤文言解釋:「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這些解釋都是以善惡報應為天命,與董仲舒春秋繁露郊語篇所講的吉凶禍福大意相同。
大人:就是在位的人。劉氏正義引鄭注:「大人,謂天子諸侯為政教者。」諸侯治國,天子治天下,各有權力維護朝野安定,不能干犯,所以可畏。或謂大人是有德有位之人,故須畏之。
聖人之言:皇疏:「聖人之言,謂五經典籍聖人遺文也。其理深遠,故君子畏之也。」聖人的話含有深遠不變的道理,記在經典裡,流傳後世,違之則有災禍。所以君子畏之,而不敢違背。
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何晏集解依老子道德經「天網恢恢,疏而不失」,解釋小人不知不畏之故。國法如網,雖然嚴密,犯法的人尚有幸免者,天命如網,恢恢疏遠,作惡之人無一能逃天罰,此理只是有道德有學問的君子才能知道。小人無道德無學問,所以不知天命,不畏天命。
狎大人:見大人有見大人之禮。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所以有德有學,能知天命,亦能禮敬大人。小人相反,不知天命,亦不知禮,所以輕視大人。
侮聖人之言:侮是侮慢,小人無德無學,不知聖人所說的話皆是真理,所以侮慢聖人之言。民國以來,一般文人提倡廢棄經書,就侮聖人之言,所得的結果,可為後世鑑戒。
此章前後兩段,前段說君子,畏天命三句各有一畏字,後段說小人,句法則有變化,僅說不知天命而不畏,然後接說狎大人、侮聖言。如此變化,即將天命、大人、聖言三者連在一起。大人,如天子,是替天行道者,古代帝王都是聖人,一言而為天下法,大人與聖言都是出於天命。小人既對天命不知不畏,所以對於大人與聖言也不知不畏。
2、九思: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註解:
九思,有一定的程序,不能顛倒。茲先列表,講明動作次第,然後九思的意義便容易明白。
file:///C:/Documents%20and%20Settings/345mp3/My%20Documents/我的網站/tb16-1.gif
君子待人接物,開頭即有對象,這是第一步,名為「對境」。怎麼知道有這對象,即由視聽而知。眼看對方的形象,耳聽對方的聲音,皆是對境。視聽確實,則第二步即是「表態」。態是態度,包括面部顏色與容貌而言。顏色有青黃赤白黑,如羞恥則面紅,怒則面色發青。容貌屬於肌肉動態,如笑則解頤,怒則張目等。表態就是表現自己的顏色容貌等態度,君子必須自省。然後第三步就是「出動」辦事。動是動作,不外言事二者。言是言語,事是行為。事情辦完之後,有無過失,必須預防,所以最後是「防非」。這是九思最後的三條,疑、忿、得。疑而不決,來自愚癡,忿恨來自瞋心,得來自貪心。這三條都是過失,必須防範。
君子是求學的人,九思的思字,說文作睿字講,引尚書洪範:「思曰睿」。依六書總要,則作「念、慮、繹理」講。即依心念,經過考慮,抽繹出合理者,就叫做思。依內典百法明門論所講的「作意、觸、受、想、思」五遍行心所,則知「思」在「想」後,思的意義就是「令心造作」。禮記中庸篇:「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學問經過思辨,始能正確實行。足見思字非常重要,所以求學的君子必須有九思。
視思明,聽思聰:君子面對外境時,要思慮自己的眼是否看得明白,耳是否聽得清楚,視聽皆不能錯誤。例如孔子在衛國擊磬,有人一聽,即知孔子的心理,這就是耳聰。
色思溫,貌思恭:君子與人相見,要思慮自己的顏色必須溫和,容貌必須謙恭。中庸引毛詩大雅皇矣篇:「予懷明德,不大聲以色。」這就是講溫和之道。又如貌思恭,朋友見面,可以有笑容,如見長輩,必須肅敬,笑則失禮。依禮,長輩可以笑容接待晚輩,晚輩則不可以笑容對長輩。長輩見晚輩,應該低頭看,是「俯而親之」之義,晚輩見長輩,應該仰面看,是「仰而敬之」之義。
言思忠,事思敬:君子與人接洽事務,應當思慮自己所說的話必須忠實,又須思慮辦事必須認真。敬與恭不同,恭從心,誠於中,形於外,敬字在此處講,就是辦事毫不苟且,應該辦到十分,就須辦到十分,差一分就不算敬。
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這三者是防非,事情辦完以後,自己反省,往往有不少過失。防非就是防範過失。事有疑惑,自己不能解決,必須問人,不問便是永遠愚癡。事有忿怒時,必須忍耐,不能對人發怒,否則對方懷恨在心,後來必有患難。無論財物名位,來歸於我,都叫做得。見得當思是否合乎義理,合則接受,不合則不接受。思問、思難、思義,可以防治貪瞋癡。
五、三畏九思的重要:是學佛的成績單,也是成佛的根據。天上果為人間定,九品蓮臺就看你在人間的努力了。
      1、老母在訓子十誡中的第二誡就說:
        畏三畏思九思言行相顧 遵三省守四勿方是賢真 遵訓行登聖域極樂長享 不遵守任己意地獄安身
      
      2、功過簿上記載:
            舉動不體三畏九思*,由己之見,行止虛浮,人勸不聽。五十過。
            舉動體三畏九思,行止以禮,一月無怠。五十功。
六、結論:
        三畏九思能做到,保證成道回理天。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手機版|悟見天道網 網址:na.hpc.tw 微信ID:myoktw google-site-verification=6ij7kFXPFawzrQw9kXd_FVRWASmY5mHnEEE7CbSnLNc

GMT+8, 2024-11-28 12:46 , Processed in 0.052486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