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魔考
轉載自:http://blog.udn.com/mau5365323/2036822
前言:玉不啄不成器,金不煉不值錢。
一棵樹作棟樑,斜枝必去,蓋大樓地基必須紮實。
上天有考驗,是因為你是有用之才。
本文:
一、魔考的意義
1辯真偽:一般修行人之素質良莠不齊,真假難分,唯藉考
驗,以見其本心。真心誠意修行者愈考愈堅;不真 心者一考便退道。如此淘汰不良,選經拔粹,好辦 三曹收圓大事也。
家貧出孝子,疾風知勁草,板盪識忠貞,國亂顯
忠臣。
十年寒窗無人聞,一舉成名天下知。
無考無法分出真假虛實。
2消冤孽:吾等生死六萬年所累積之冤孽債帳如山似海,今生
得道,累世冤欠豈肯容你? 故皇天大慈,降下考魔 以消夙愆。凡經一次考,即了一次冤欠,漸漸無債 一身輕,可以方便行道、了道、成道。
3化稟性:人落入後天,各有稟性氣質不同,但都不合於中
道。經過人事的磨練、魔考的洗禮,修道人會自動 調整自己,合於中道,如此地化稟性反天性。
4定品位:九品蓮台按功而定,所謂「真道真考見真心」,全
看大家在坎坷困境之中、天考人驗之間所表現的志 向、見解、學問、造詣如何而定升降。
孟子曰: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 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 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考驗是上天試煉一個人的承擔能力。
※
姜太公賣白麵。文王羑里囚七年,豈不知定數。孔子過宋、衛受危,削跡伐檀,陳蔡絕糧。邱長春。孫不二。妙善公主。耶穌被定死在十字架上…等。
考驗的是大根器,讓佛性大顯光華。
二、魔考的種類
內考:又稱自身考,如生病受苦,家遭水火盜賊,或夫修妻不 饒,妻修夫不教,父母兄弟要阻撓,子也反,女也吵, 打破香爐扯破袍。
欲求消解,只有抱定真心,信賴上帝,誠心修道,無形 中自然化解。
外考:親戚謗、鄰里譏、官府禁、左右為難,不知如何好
應付之法:信之以理。真道寶貴,無福之人難消受;真
道難懂,無智之輩不能理解。因此自古修真道必受毀 謗,像耶穌也不見容於當時;程伊川修道被視為偽道; 朱熹學道被視為妄,被稱為妖…等都是很好的例證。因 此只要對道有信心,根本不必在乎別人的毀謗訕笑,外 考便難不倒我們了。
奇考:家破業傾官非招,或兒女夭,種種不幸臨身旁。
修道不識透此考者容易墬落。應付之法:認識生命本質 苦空無常,世間一切皆假,人生到頭一場空,唯有靈性 是真。故以不變應萬變,讓一切緣起緣滅而我獨自逍 遙。
氣考:受冤屈,難辯曉,黑鍋上身氣難消。
凡一切荒謬事:或遭「不白之冤」,或遭「恩將仇報」 …等種種足於激怒我們,讓我們遷怒於道而放棄修行。
應付之法:用寬大的胸襟去包容,別人叫我們生氣,我
們偏不生氣,效法老祖師的度量。老祖師說過:「有人 罵老拙,老拙只說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涕唾 在臉上,隨他自乾了;我也省力氣,他也少煩惱。」
順考:稱心如意無煩惱,名利順、恩愛繞,妻賢子孝樂逍遙。
分聖凡兩方面:在凡方面,妻恩子愛、聲色貨利…一切
順心,令人迷失本心;在聖方面,前人褒獎,後學奉
承,使人驕縱自大,最後背離了道。 遇此考時要以「順來逆受」應付。凡者,要懸涯勒馬, 果決放下,抱道速修;聖者,要撫躬自省:所受獎勵恭 維是否有愧?有則改之,無者加勉。
逆考:衣食困苦受奔勞,拂心事,煩惱繞,此起彼落何時了, 神昏亂、愁難消。
亦分聖凡兩方面:凡者,父母妻子怨恨,環境艱困,時 運困厄,貧苦災難憂苦身心 ;聖者,前人無情,後學 不義,致使灰心喪志,無心於道。
遇此考者,應「逆來順受」。凡者,認命安分,抱定道
心,安貧樂道;聖者,修無為之道,行無為之功,以報 恩了愿為出發,處處反求諸己,自然能保道心於無恙。
顛倒考:先富後貧受不了,貶職位大變小,爬得高高跌一跤, 心灰意冷千萬條。
修真道,人人都一樣為了了因果,脫生死。奈因修道人
之間,每個人根基、緣分、冤欠不同,故魔考亦有差 異。有人先貧後富,棄絕道念;有人先富後貧,怨天尤 人,退失道心。 應付此考,唯有抱真志,素位而行,造次必於是,顛沛 必於是。
道考:分內考、外考兩種。內考存在於到中同修之間,小 者,言行不相顧,背仁負義,爭功奪果,互起摩擦,彼 此怨恨。大者,分枝別派,爭奪道盤天命。外考存在於 道外,係三十六旁門七十二左道,種種法術誘人,令人 迷惑。 遇此考時必須檢束自己,低心辭讓,無貪無妄。道家 說:「清靜無為」。儒家家說:「無聲無臭」。佛家 說:「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 如來。」又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以及「一切有 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一如電,應作如是觀」。修道 人不能不認清此一項大考。
三、面對魔考應有的態度
遇魔考心勿焦,前生罪孽今生了,不再欠、盡勾銷,清清白 白回家了。
結論:
各種魔考莫不與喜怒愛憎有關,只要喜怒愛憎不中節皆入魔 境。三天主考提醒我們:「考是明的來,魔卻在暗處。」俗 話說:「明槍易躲,暗箭難防。」修道必須臨淵履薄,戰戰兢兢,提高警覺,惕勵修行,抱無為、無畏之精神,存不知不慍之胸懷,慎守心念,讓喜怒愛憎發而中節,方能倖免於魔難。
孔子說:「德修謗興,道高毀來。」菩薩說:「道愈增高,魔愈攻侵。」倘若戰戰兢兢惕勵修行仍然不能倖免於魔難,則可能是咱們道行增高,不足為奇,必須更加勉勵以排除之。
總之,魔考也是上天的恩典,要助修道人成道也,只要善加防範,不足為懼也。
偈曰:真道真考古難移,有情無情試根基;
美玉經啄方成器,堅志方能步雲梯。
|